很多商家刚开始做商品卡全域推广时,都会有一个核心疑问:全域商品卡推广可以调人群吗?毕竟如果人群定不准,投出去的钱可能都打了水漂。其实这个问题不仅有答案,还有一套能直接落地的方法,更有 6 个高价值资源包帮你少走弯路:
全域商品卡推广可以调人群吗?答案是肯定的,而且现在平台工具已经把 “调人群” 这件事变得很具象。就拿女装类目来说,如果你想主攻 25-35 岁、喜欢通勤风格、月消费 500-1500 元的人群,完全可以在巨量千川的全域推广后台里,先通过 “基础属性” 锁定年龄和消费力,再用 “兴趣标签” 勾选 “通勤穿搭”“职场服饰”,最后叠加 “行为标签” 里的 “近 30 天浏览过女装商品”,这样圈出来的人群精准度会比盲目投放高很多。
还有个小技巧,调人群时别只盯着 “窄人群”。有些商家觉得人群越窄越精准,结果导致流量不够,反而影响商品卡的曝光。其实可以用 “核心人群 + 扩展人群” 的组合方式:核心人群用精准标签锁定,占比 40%,主打高转化;扩展人群在核心标签基础上,适当放宽 1-2 个非关键属性,占比 60%,用来蓄水。比如做母婴用品的商家,核心人群是 “0-1 岁宝宝妈妈 + 近 7 天搜索过奶粉”,扩展人群就可以是 “0-3 岁宝宝妈妈 + 近 30 天浏览过母婴用品”,既保证了精准度,又不会缺流量。
不过也有商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:明明调了人群,效果还是不好,这时候又会疑惑:全域商品卡推广可以调人群吗?是不是自己调的方法不对?其实大概率是忽略了 “人群与商品卡内容的匹配度”。比如你圈定的是 “追求性价比的学生党”,但商品卡的主图却突出 “高端材质”“奢侈设计”,就算人群定得再准,用户也不会点击。这时候就要回头优化商品卡 —— 改主图突出 “平价”“学生专属”,改标题加入 “学生党必入”,再搭配小额优惠券,人群和内容匹配上了,转化自然会上来。
另外还要注意,全域推广里的 “标准计划” 和 “商品卡计划” 人群体系是分开的,别把两者的人群标签混着用。比如你在标准计划里圈的 “美妆深度用户”,直接复制到商品卡计划里,效果可能会打折扣,因为前者更侧重内容场互动,后者更侧重货架场转化。正确的做法是,针对商品卡计划单独建人群包,多参考 “商品卡历史成交人群” 的标签,这些标签才是更贴合货架转化的。
美的做家电商品卡全域推广时,就把 “调人群” 玩得很透。他们通过万相台 AI 工具识别出 “新房装修人群”“家电以旧换新人群”“养宠家庭” 这三类潜力客群,针对每类人群做了不同的商品卡优化:给装修人群推 “全屋家电套餐”,给以旧换新人群推 “折价抵扣券”,给养宠家庭推 “防毛发家电”,最后新客成交占比提升了 35%。这也印证了,全域商品卡推广可以调人群吗不是关键,关键是怎么把 “调人群” 和 “商品卡优化” 结合起来。
总结下来,全域商品卡推广不仅能调人群,还能通过精准调人群让流量更值钱。只要用好手里的工具,参考资源包里的方法,再结合自己品类的人群特点做调整,就能让商品卡的每一次曝光都触达对的人,最后实现 “投得准、转化高” 的目标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