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帮助你系统掌握巨量千川定向策略,本文特别整理了以下实用资源:
《巨量千川行为兴趣定向策略白皮书》
《电商广告投放 ROI 提升指南》
《巨量千川定向设置模板库》
《行为兴趣定向 A/B 测试工具包》
《千川学堂案例集:行为兴趣定向实战篇》

一、行为定向与兴趣定向的并集逻辑解析
在巨量千川广告投放中,行为定向与兴趣定向的并集逻辑是指:用户需同时满足行为标签(如近期购买、搜索)和兴趣标签(如关注领域、内容偏好)的条件,才能被广告触达。这一逻辑通过 “动态行为数据 + 长期兴趣画像” 的双重筛选,实现精准度与覆盖量的平衡。
行为定向基于用户在电商、资讯等场景的近期互动行为(如点击、加购、搜索),定位具有明确购买意向的人群。例如,某母婴品牌可定向 “近 30 天浏览过奶粉” 的用户,这类人群转化概率显著高于泛兴趣用户。
核心操作要点:
场景选择:优先选择 “电商互动行为”,如直播间停留、商品点击等,确保人群与消费场景强相关。
时间窗口:短周期产品(如快消品)选择 15-30 天,长周期产品(如家电)可延长至 60 天,平衡数据新鲜度与覆盖量。
关键词优化:结合类目词(如 “护肤品”)与精准词(如 “敏感肌适用”),建议覆盖 300-500 个关键词,避免流量池过窄。
兴趣定向基于用户长期关注的内容标签(如美妆、数码、运动),覆盖尚未产生明确行为但具有潜在兴趣的人群。例如,某运动手表品牌可定向 “关注运动赛事” 的用户,这类人群对健康类产品的接受度更高。
核心操作要点:
标签组合:叠加 3-5 个二级类目词(如 “健身”+“跑步”),扩大潜在人群基数,同时避免标签过于宽泛。
兴趣层级:优先选择 “深度兴趣” 标签(如 “美妆教程”),而非泛兴趣标签(如 “生活方式”),提升人群匹配度。
动态更新:根据季节、热点调整标签,如夏季增加 “防晒”“游泳” 等标签,增强时效性。
通过 “基础属性 + 行为 + 兴趣” 的三层定向组合,实现人群精准度与覆盖量的平衡:
基础属性:锁定核心人群(如 “25-35 岁女性”),缩小定向范围。
行为标签:选择高价值行为(如 “近 15 天加购过母婴用品”),捕捉即时需求。
兴趣标签:补充长期偏好(如 “育儿知识”“母婴好物”),扩大潜在人群。
案例:某家居品牌通过 “一线城市 + 28-40 岁 + 近 7 天浏览过沙发”(基础属性 + 行为),叠加 “北欧风装修”“智能家居”(兴趣),点击率提升 25%,转化成本降低 18%。
测试维度:
行为标签:对比 “近 15 天购买” 与 “近 30 天浏览” 的转化效果。
兴趣标签:测试 “美妆教程” 与 “成分党” 的人群匹配度。
组合策略:比较 “行为 + 兴趣” 与 “行为 + 达人相似” 的 ROI 差异。
优化方向:
避免过度定向:若覆盖人群低于 2000 万,可能导致广告无法起量,需放宽定向条件。
关注标签时效性:定期清洗无效标签(如 “过时热点”),补充新行为数据(如大促期间的 “限时折扣点击”)。
合规性风险:避免使用 “性别歧视”“地域偏见” 等敏感标签,确保定向策略符合平台政策。
巨量千川官方工具
第三方辅助工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