巨量千川使用人群包后是否需要叠加其他定向?深度解析与策略指南

2025-05-04 推广技巧 19次阅读

一、人群包定向的底层逻辑与局限性

巨量千川的人群包定向通过整合用户行为数据(如搜索、加购、购买)、兴趣标签(如美妆、科技)及基础属性(年龄、地域),形成精准的目标受众画像。其核心优势在于:


  • 数据驱动精准触达:通过 DMP 平台可创建「高价值用户包」,例如将「近 30 天加购未下单」用户单独圈选,转化率通常高于普通定向 30%-50%。

  • 动态优化能力:系统会根据实时转化数据自动扩展相似人群,例如母婴品牌可基于种子用户包扩展「备孕女性」「新手妈妈」等关联群体。


然而,单纯依赖人群包存在以下局限:


  1. 流量池固化风险:长期使用同一人群包可能导致系统探索能力下降,某服饰品牌案例显示,连续 30 天使用相同人群包后,CTR(点击率)下降 18%。

  2. 人群覆盖盲区:基础人群包难以覆盖「潜在需求未被激活」的用户,例如高端美妆品牌可能遗漏「搜索过竞品但未转化」的高净值人群。

  3. 平台算法博弈:巨量千川的智能出价模型会优先分配流量给「系统探索效率高」的计划,单一人群包可能因竞争加剧导致成本上升。

二、叠加定向的三大核心场景与策略组合

1. 新品冷启动:基础定向 + 行为兴趣交叉验证


  • 适用场景:SKU 首次投放、直播间新号开播

  • 组合策略

    • 基础定向:锁定核心人群(如 25-35 岁女性 + 一线城市)

    • 行为兴趣:叠加「近 15 天搜索过同类产品」「浏览过竞品直播间」等行为标签

    • 达人定向:选择 10-15 个垂类达人(如美妆博主)的粉丝群体,借助达人影响力降低信任门槛

  • 案例:某护肤品牌新品通过「基础属性 + 成分党兴趣 + 达人粉丝」组合,首月 CTR 提升 25%,转化成本降低 30%。


2. 大促节点冲刺:人群包 + 智能放量动态调控


  • 适用场景:618、双 11 等流量竞争激烈时段

  • 组合策略

    • 核心人群包:复用历史高转化用户包(如「复购 3 次以上」用户)

    • 智能放量:开启「地域扩展」和「兴趣扩展」,在保证 ROI 的前提下扩大流量池

    • 排除策略:排除「30 天内已购用户」和「高退货率用户」,释放预算给新客

  • 数据验证:某食品品牌在双 11 期间通过「人群包 + 智能放量」组合,GMV 环比增长 200%,新客占比提升至 65%。


3. 长效运营:人群分层 + 场景化标签深度绑定


  • 适用场景:品牌自播、私域流量沉淀

  • 组合策略

    • 用户分层:建立「新客 - 活跃客 - 沉睡客」三级管理体系,例如对「沉睡客」推送「老客专属价」并结合「粉丝提升」目标重新激活

    • 场景标签:针对不同场景设置差异化定向,如「职场通勤」场景叠加「持妆 12 小时」功能标签,「户外旅行」场景叠加「防水防汗」标签

    • 跨平台数据打通:整合抖音账号、小店、CRM 数据,构建用户全生命周期画像,某 3C 品牌通过数据打通实现复购率提升 42%。

三、定向组合的三大实操原则与避坑指南

1. 人群规模动态平衡原则


  • 冷启动期:定向覆盖建议 4000-8000 万人群,过少易导致跑不出量,过多则精准度下降。

  • 成熟期:逐步收缩定向范围,例如将「兴趣标签 + 行为定向」组合调整为「兴趣标签 + 行为定向 + 地域限制」,提升转化率。

  • 衰退期:通过「排除已转化用户 + 新建计划」重新激活流量,某服饰品牌通过此策略使衰退计划 ROI 回升至 1.5 以上。


2. 数据驱动的 A/B 测试机制


  • 测试维度

    • 定向组合:对比「人群包 + 基础定向」vs「人群包 + 行为兴趣定向」的转化效果

    • 出价策略:测试「系统建议出价」vs「上浮 20% 出价」的跑量能力

    • 素材适配:针对不同定向组合设计差异化素材,如「痛点场景素材」适配行为定向,「达人背书素材」适配达人定向

  • 优化周期:建议每周进行 2-3 轮 A/B 测试,重点关注 CTR、CVR(转化率)、ROI 三大核心指标。


3. 平台规则与算法适配


  • 算法偏好:巨量千川的「智能出价模型」更倾向于分配流量给「转化潜力高」的计划,建议在定向组合中保留 10%-20% 的「探索空间」,例如开启「智能放量」功能。

  • 政策限制:部分行业(如医疗、金融)存在定向限制,需提前查阅平台规则,例如金融产品禁止定向「高负债人群」。

  • 流量协同:叠加定向时需考虑「内容场」与「货架场」的流量协同,例如直播推广可同时投放「进入直播间」和「商品点击」目标,形成「种草 - 转化」闭环。

四、行业差异化策略与标杆案例

1. 美妆行业:痛点场景 + 达人背书双驱动


  • 定向组合:「25-35 岁女性 + 油皮 + 夏季通勤」基础定向 +「近期搜索持妆粉底液」行为定向 +「美妆博主 A 粉丝」达人定向

  • 素材设计:前 3 秒展示「高温下妆容斑驳」的真实场景,后 3 秒呈现「使用产品后 12 小时持妆」的对比,落地页设置「夏季通勤」专属板块

  • 效果:CTR 提升至 4.5%,转化成本降至 45 元,首月 GMV 突破 200 万元。


2. 3C 数码:功能需求 + 价格敏感双筛选


  • 定向组合:「20-35 岁男性 + 一线城市」基础定向 +「近期搜索降噪耳机」行为定向 +「科技爱好者」兴趣定向

  • 工具应用:开启「关键词 + 智能放量」组合,覆盖「性价比」「新品首发」等搜索词,某蓝牙耳机品牌通过此策略 ROI 从 1.8 提升至 2.7。


3. 生鲜食品:地域偏好 + 时段精准双锁定


  • 定向组合:「华东地区 + 水果爱好者」基础定向 +「近 30 天购买过同类商品」行为定向 +「工作日 11:00-13:00」时段定向

  • 数据验证:直播间 UV 价值提升 40%,复购率增长 15%,某生鲜品牌通过此策略跻身类目 TOP10。

五、总结:动态平衡与长效运营的核心逻辑

巨量千川使用人群包后是否需要叠加其他定向,本质上是精准度与流量规模的动态平衡问题。以下为关键决策框架:


  1. 阶段适配:冷启动期侧重流量规模,成熟期侧重精准转化,衰退期侧重用户召回。

  2. 数据驱动:通过 A/B 测试建立「定向组合 - 素材 - 出价」的最优模型,例如某服饰品牌通过测试发现「人群包 + 达人定向」组合的 ROI 比单独使用人群包高 28%。

  3. 工具协同:善用「智能放量」「排除人群包」「素材追投」等功能,例如某母婴品牌通过「智能放量」探索关联人群,自然流量占比提升 55%。

  4. 长效运营:将定向策略与用户生命周期管理结合,通过「人群分层 + 场景化标签」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价值跃迁。


最终,成功的定向策略应呈现「精准度与流量规模动态平衡、短期转化与长期价值协同增长」的特征。商家需基于行业特性、产品生命周期及平台规则,灵活调整定向组合,方能在抖音电商的激烈竞争中实现突围。


声明:演示站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475680777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