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电商大促期间,流量竞争激烈,商家往往面临“不投没曝光,投了成本高”的两难困境。巨量千川推广作为抖音生态的核心投放工具,其出价策略的灵活调整直接影响大促期间的流量获取效率与ROI表现。本文结合行业实操经验与平台逻辑,梳理大促期间出价调整的核心方法,助力商家高效应对流量竞争。
一、大促期间流量竞争的核心特点
流量成本显著上涨
大促期间,品牌集中投放导致ECPM(千次展现成本)攀升。以双11、618为例,部分行业出价需比日常提升20%-30%才能维持流量竞争力。用户决策链路缩短
大促的“短链种收”模式要求广告快速触达高意向人群,需通过出价策略精准匹配用户从种草到转化的全链路需求。冷启动难度增加
新计划在大促期间因模型学习数据不足,易出现“跑量难”问题,需针对性提高冷启动期出价。
二、出价调整的核心策略
1. 分阶段动态调价:蓄水期、爆发期、平稳期差异化应对
蓄水期(大促前1-2周)
采用“阶梯式出价”,初期以高出价(建议系统建议值的80%-100%)快速获取优质流量,3-5天后逐步下调至日常水平。
结合“种草通”等工具定向高潜人群,提升A3转化效率,降低CPA3成本。
目标:积累A3(深度种草)人群,为爆发期蓄能。
策略:
爆发期(大促当天及前后3天)
开启“放量投放”模式,优先消耗预算并自动优化成本,适合对GMV要求高、能接受短期成本波动的商家。
针对直播间成交目标,采用“控成本+尽快投放”组合,平衡跑量与成本控制。
目标:最大化GMV,抢占流量峰值。
策略:
平稳期(大促后1周)
目标:稳定ROI,延长长尾转化。
策略:切换至“均匀投放”模式,降低单次调价幅度(建议10%-15%),避免流量波动。
2. 冷启动期出价优化:高开低走,加速模型学习
新计划/新账户:初始出价可设为行业平均值的1.2-1.5倍,快速积累转化数据。若计划消耗达到出价的2倍仍未成交,则关闭重建。
直播间冷启动:通过“商品点击计划”激活流量,出价可参考商品价格的60%-70%,待人气稳定后逐步转为成交目标计划。
3. 工具组合应用:智能投放与人工干预结合
智能工具:
使用“直播托管-成本稳投”自动调节出价,托管类计划ROI普遍优于手动计划30%以上。
启用“账户优选起量”工具,系统自动分配预算至高潜力计划,提升跑量效率。
人工策略:
窄定向人群(如DMP包、达人粉丝)采用高出价,宽泛定向则低出价,精细化分配预算。
分时段调价:早间(6-9点)竞争较低时可适当降价,晚间(18-22点)流量高峰需提价10%-20%。
三、避坑指南:高频调价的负面影响
模型混乱:频繁调整出价(如单日调价超过3次)会导致系统无法稳定学习人群特征,降低计划寿命。
成本超支:盲目提价可能引发“竞价踩踏”,拉高行业均价。建议通过“小步快跑”(每次调价幅度≤20%)测试最优水位。
自然流量稀释:过度依赖付费流量可能降低直播间权重。需保持付费与自然流量的比例在3:7左右。
四、实战案例:某服饰品牌618大促调价复盘
背景:目标GMV 500万,行业竞争激烈。
策略:
蓄水期(5月20日-6月1日):通过“达人定向+高出价”积累A3人群,CPA3成本降低82%。
爆发期(6月2日-6月18日):启用“全域推广+放量投放”,GMV提升135%,ROI稳定在2.5。
平稳期(6月19日-6月25日):切换至“均匀投放”,长尾转化贡献GMV的15%。
结语
大促期间的巨量千川推广出价策略需兼具前瞻性与灵活性,既要抢占流量高地,又要避免成本失控。商家可结合自身预算、行业竞争度与投放目标,选择“高开低走”“工具托管”“分时段竞价”等组合策略,实现流量与ROI的双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