巨量千川基础属性与行为兴趣定向叠加时如何计算覆盖人群?

2025-04-03 推广技巧 137次阅读

定向设置的科学性直接影响流量精准度与转化效率。当基础属性定向与行为兴趣定向叠加时,其人群覆盖的计算逻辑需遵循特定规则。

一、人群覆盖的底层计算逻辑

巨量千川定向体系采用分层交集 + 并集组合的算法模型:


  1. 基础属性定向(交集关系)
    地域、年龄、性别三者需同时满足(例如:北京 + 25-35 岁女性),覆盖人群为三者的重叠部分。若其中任一维度未设置,则默认全量覆盖。【千川直播间人群标签精准洗法】

  2. 行为兴趣定向(并集关系)
    行为标签(如 “近 15 天浏览过美妆产品”)与兴趣标签(如 “护肤达人”)为或关系,用户满足其中任意条件即可被覆盖。类目词与关键词采用动态匹配机制,每日更新覆盖范围。

  3. 整体覆盖人群(双重交集)
    最终人群 =(基础属性交集)∩(行为兴趣并集),即用户需同时满足基础属性条件与行为 / 兴趣任一条件。

二、实操步骤与人群估算技巧

1. 基础属性定向设置

  • 地域选择:优先锁定产品高需求区域(如美妆选新一线城市,农产品选产地周边),建议初期控制在 3-5 个核心城市。

  • 年龄与性别组合:根据产品特性设定核心区间(如母婴产品选 25-35 岁女性,数码产品选 18-40 岁男性),避免过度宽泛。

  • 设备与网络:可选择性设置(如仅 Wi-Fi 环境),但需注意可能减少覆盖量。

2. 行为兴趣定向配置

  • 行为标签:选择与产品强相关的电商互动行为(如 “近 30 天下单过家居用品”),时限建议 15-30 天,保证数据新鲜度。

  • 兴趣标签:匹配长期偏好(如 “智能家居”“北欧风装修”),可叠加 3-5 个二级类目词,扩大潜在人群基数。

  • 关键词优化:优先选择精准产品词(如 “智能扫地机器人”),辅以场景词(如 “解放双手”),剔除泛兴趣词(如 “生活方式”)。

3. 人群覆盖量估算公式

覆盖量 = 基础属性交集人群 × 行为兴趣定向渗透率
示例
某美妆品牌设置 “上海 + 22-30 岁女性”(基础属性交集约 500 万人),行为标签 “近 15 天浏览过精华液”(覆盖 200 万人),兴趣标签 “成分党”(覆盖 300 万人)。行为兴趣并集渗透率 =(200 万 + 300 万)/ 总用户数 ×100%,最终覆盖量 = 500 万 × 渗透率。

三、优化策略与风险规避

1. 初期定向建议

  • 覆盖范围:初始人群控制在 4000 万 - 8000 万,避免过度狭窄导致曝光不足。

  • 组合测试:建立 3 组差异化计划:
    ① 精准组(基础属性 + 高意向行为)
    ② 潜力组(基础属性 + 兴趣标签)
    ③ 混合组(基础属性 + 行为 + 兴趣)
    通过 A/B 测试筛选最优组合。

2. 数据驱动调整

  • CTR 与 CVR 监控:若点击率低于 2% 或转化率低于行业均值,需收缩行为兴趣定向范围,优先保证流量质量。

  • 人群画像反推:利用 “人群画像分析” 工具,对比实际转化人群与定向设置的差异,动态调整标签组合。

3. 常见问题解决方案

  • 覆盖量不足:逐步放宽地域或年龄限制,增加兴趣标签数量。

  • 转化成本偏高:收紧行为标签时限(如从 30 天缩短至 15 天),叠加 “排除低转化人群” 功能。

四、案例解析:某家居品牌的人群优化实践

某品牌冷启动期设置 “杭州 + 28-40 岁 + 近期搜索过家具”(基础属性交集约 300 万人),行为标签 “近 7 天浏览过沙发”(覆盖 150 万人),兴趣标签 “北欧风装修”(覆盖 200 万人)。初始覆盖量 = 300 万 ×[(150 万 + 200 万)/ 杭州总用户数]≈180 万。
通过以下调整:


  1. 地域扩展至长三角核心城市(增加南京、苏州);

  2. 行为标签增加 “近 30 天咨询过客服”;

  3. 兴趣标签叠加 “智能家居”。
    最终覆盖量提升至 500 万,CTR 从 2.1% 提升至 3.8%,转化成本下降 15%。

五、总结

巨量千川基础属性与行为兴趣定向的叠加计算,本质是通过多维度筛选实现 “精准触达与流量拓展” 的动态平衡。商家需结合产品特性与数据反馈,灵活调整定向组合,同时关注人群覆盖量与质量的双重指标。


声明:演示站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475680777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