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向设置的科学性直接影响流量精准度与转化效率。当基础属性定向与行为兴趣定向叠加时,其人群覆盖的计算逻辑需遵循特定规则。
一、人群覆盖的底层计算逻辑
巨量千川定向体系采用分层交集 + 并集组合的算法模型:
二、实操步骤与人群估算技巧
1. 基础属性定向设置
2. 行为兴趣定向配置
3. 人群覆盖量估算公式
覆盖量 = 基础属性交集人群 × 行为兴趣定向渗透率
示例:
某美妆品牌设置 “上海 + 22-30 岁女性”(基础属性交集约 500 万人),行为标签 “近 15 天浏览过精华液”(覆盖 200 万人),兴趣标签 “成分党”(覆盖 300 万人)。行为兴趣并集渗透率 =(200 万 + 300 万)/ 总用户数 ×100%,最终覆盖量 = 500 万 × 渗透率。
三、优化策略与风险规避
1. 初期定向建议
2. 数据驱动调整
3. 常见问题解决方案
四、案例解析:某家居品牌的人群优化实践
某品牌冷启动期设置 “杭州 + 28-40 岁 + 近期搜索过家具”(基础属性交集约 300 万人),行为标签 “近 7 天浏览过沙发”(覆盖 150 万人),兴趣标签 “北欧风装修”(覆盖 200 万人)。初始覆盖量 = 300 万 ×[(150 万 + 200 万)/ 杭州总用户数]≈180 万。
通过以下调整:
五、总结
巨量千川基础属性与行为兴趣定向的叠加计算,本质是通过多维度筛选实现 “精准触达与流量拓展” 的动态平衡。商家需结合产品特性与数据反馈,灵活调整定向组合,同时关注人群覆盖量与质量的双重指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