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90% 的投手都不知道的巨量千川秘密:删除计划反而能让账户爆量?

2025-03-11 推广技巧 122次阅读



一、删除计划后,账户突然 “失灵”?


最近有不少商家反馈:原本跑量稳定的巨量千川账户,在删除几个低消耗计划后,出价被迫从 50 元飙升到 80 元才能勉强起量。甚至有新手商家直接删除所有未过学习期的计划,结果账户权重直线下降,新计划死活跑不动。这到底是平台算法的 “惩罚机制”,还是另有隐情?


二、删除计划的 “致命误区”


  1. 有消耗计划 = 数据资产
    巨量千川的算法会根据历史成交数据优化模型。如果删除有消耗的计划,系统将失去关键的转化样本,导致后续计划需要重新 “学习”,成本自然水涨船高。例如,某服装商家删除了一条消耗 5000 元的计划后,同产品新计划的 CTR 下降了 30%。

  2. 学习期计划≠无效资产
    很多人误以为未过学习期的计划是 “累赘”,但实际上,这些计划正在为账户积累基础标签。若批量删除,账户会因缺乏有效数据而陷入 “冷启动” 循环,最终被系统判定为 “低效账户”,分配的流量池大幅缩水。


三、正确操作:删除计划的 “黄金法则”


  1. 区分计划状态


  • 已过学习期:可暂停但勿删除,保留数据供系统参考。

  • 未过学习期:若连续 3 天无消耗,可删除并新建计划,但单次删除不超过总计划数的 20%。


  1. 替代方案更聪明
    与其删除,不如采用 “计划复制法”:对低消耗计划调整出价(每日不超过 2 次),若仍无效,复制计划修改定向后重新测试,同时保留原计划观察。


四、账户权重的 “隐形杀手”
除了计划操作,店铺体验分和口碑分才是影响权重的核心因素:


  • 体验分 < 4.6 分:千川需高出价 30% 才能获得同等流量;

  • 口碑分 < 4.0 分:直接禁止新建计划,老计划也会逐渐掉量。
    某食品商家因差评导致体验分从 4.8 暴跌至 4.5,千川 ROI 一周内从 3:1 降至 1:1。


五、破局之道:从 “计划管理” 到 “数据运营”


  1. 精细化标签运营:通过 A/B 测试优化定向人群,减少无效计划产生;

  2. 动态监控学习期:对未过学习期的计划,每日补充 5% 预算刺激跑量;

  3. 绑定高评分店铺:优先将千川账户与体验分 4.8+、口碑分 4.6 + 的店铺绑定。


删除计划不是洪水猛兽
巨量千川的算法本质是 “数据驱动”,正确的删除策略反而能优化账户结构。关键在于理解系统逻辑:保留有效数据资产,淘汰低效计划,同时用高评分店铺和精准运营为账户 “保驾护航”。与其纠结是否删除计划,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内容质量和用户体验上 —— 这才是千川长效起量的核心密码。


声明:演示站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475680777@qq.com